
中指云APP
看房地产数据 用中指云
[摘要] 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
*更多房地产政策解读,点击此处查看
2025年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并明确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规范规定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高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提高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高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要求空调室外机安装在专用平台;规定了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等。
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多次提到“好房子”建设导向,今年“好房子”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好房子建设提速有助于住宅产品迭代升级,以优质供给促进市场止跌回稳。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此前2019-2022年,住建部曾先后三次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此次《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发布,对住宅项目提出底线要求,有助于以更高标准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
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米,净高不应低于2.6米,标准显著提高
住宅层高标准提升是此次《住宅项目规范》修订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最新规范,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规定的宜为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居住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通过加装隔声板来提升房屋隔音降噪性能,或者通过安装新风系统、中央空调、地暖等建筑设备来提升居住品质,而此次层高标准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同时,层高提升后,可以扩大阳台窗户面积,改善室内采光和通风效果。此外,消费者在装修设计上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及幸福感。
值得关注的是,在“好房子”建设导向的推动下,2024年以来,多省市已先行调整层高地方标准,新标准的要求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如《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规定,改善型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3.1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提出,住宅净高不应小于3.10米;《河南省好房子设计与建造技术导则》明确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
对房企而言,层高提升让房企有了更大的产品创新空间,推动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住宅层高标准提升后,建筑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对房企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高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升居住便利性
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户(套)门洞口宽度≥1.0米,但未明确指代净宽,实际成品门或因门框、门扇厚度等影响,净宽通常不足0.90米。2025版《住宅项目规范》明确指出,户门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90米,户门合理加宽可兼顾通透性与私密性,并提升紧急疏散效率。此外,新版规范对卧室门、厨房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层以上住宅需设置电梯,全面覆盖低层住宅电梯需求,提升无障碍通行水平
电梯设置方面,新版《住宅项目规范》降低了电梯设置的楼层要求,从原规定“七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调整为“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这一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解决低层住宅(如多层、小高层)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通行问题。此外,2011版规范虽然要求设置担架电梯,但未明确担架电梯的尺寸,且各地城市的标准也不相同,2025年新规统一了电梯轿厢尺寸,一方面便于电梯的设计、生产与维护,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确保担架等救援设施进入电梯,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让居住更加安全。另外,对于十二层及以上住宅的电梯数量,也由原版“每栋楼不少于两台”调整为“每个住宅单元不少于两台”。
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提升至1.2米,提升居住安全性
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按住宅层数对阳台栏杆高度提出了不同要求,2022版《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将阳台栏杆高度统一调整为1.1米,2025版新规再次将这一标准提高至1.2米。通常来说,阳台、外廊等临空处栏杆的防护高度应超过人体重心高度,以避免人靠近栏杆时因重心外移而发生坠落事故,随着我国居民平均身高的提升,护栏高度也需要适当调整,以便于为居者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
此外,本次新规还在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人均集中绿地面积、不同气候区供暖/空调设施设置、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提升居民居住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整体来看,2025版《住宅项目规范》不仅是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也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指导,通过强制性规范+市场引导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值得关注的是,《住宅项目规范》仅是住宅项目的底线要求,已有不少地方的执行标准高于现行规范,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对企业而言,需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目标,在成本管控、产品设计、技术适配、市场定位等环节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好房子”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